房天下 >资讯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那些年, 我们记忆中的高考!

温州日报  2016-06-07 09:15

[摘要] 今天,我市4.8万余考生将走进考场,迎接成长岁月中的挑战。相对于明年将实行的新高考办法,今年是浙江省后一届传统高考。

今天,我市4.8万余考生将走进考场,迎接成长岁月中的挑战。相对于明年将实行的新高考办法,今年是浙江省后一届传统高考。

高考

从初的依据估分“盲填”志愿,到后来的知晓分数上网填报志愿,再到明年新高考不再“一考定终生”,我国的高考制度自1977年恢复至今经历了多次改革与变迁,为的就是使这一人才选拔方式更加公平、公正、公开。

在你的记忆里,还珍存着哪些对高考的回忆?本报记者采访了几位考生,听他们讲述那个年代的高考记忆。

上世纪考生

不知分数与重点线

填志愿如“瞎子摸象”

1978年,是我国高考制度恢复的第二年。从那年起,高考固定在每年7月7日举行。“黑色七月”也因此成为“60后”、“70后”以及部分“80后”对高考的回忆。

毕业于永嘉中学的许女士,1995年参加高考。那个年代升学途径少,高考堪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7月天气非常闷热,我记得考前十多天学校就已放假。为了后冲刺,我仍然每天早起来教室来复习,学校外面的田地里,蛙叫声此起彼伏。”

许女士说:“那时的志愿填报是在自己估分、比对高校历年录取分数线进行,可以说是‘瞎子摸象’。”

因此,她在填报志愿时也是相当保守,多番请教资深教师了解有关技巧。直到后来高考成绩揭晓,许女士发现实际分数比估分低了20多分,好在当年重点线比上一年也低了20几分,她才如愿叩开了重点学校的大门。

“我那时高出国家重点线10多分,保守地填了省重点大学。当时那种填志愿方式,实质上是有漏可捡的。我有个同学高考成绩比我还低一些,由于他胆大敢拼,后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了。”

本世纪考生

告别“黑色7月”

开始网报志愿

1999年高考扩招,是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的标志。瓯海中学历史老师郑小侠带的届学生是2002年参加高考,填志愿从之前的估分盲填,改为知晓考分和各批次划线后再进行填报。考虑到7月天气炎热的因素,从2003年开始,国家教育部门又将高考移到6月举行。至此,6月7、8、9三天,就成了“85”后与“90后”的回忆。

1990年出生的余小姐是2008年参加的高考,那会儿的高考只考6月7日至8日两天。余小姐说,考试时她一点都不紧张,“因为高三几乎天天都在考试,月考、模拟考,我们都已经考习惯了。”

令她印象深刻的,莫过于第二天下午文综考试结束后。“考生陆续从各考场出来,聚集在校园里。而校门的另一边,是黑压压一片焦急等待的家长。铃声响了,校门渐渐打开,站在前面的考生几乎是飞奔着投向家长的怀抱,这种场面,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余小姐回忆说,从那一年起,填报志愿从纸质转到了网上。“我们每个人带张小纸条,上面写上了四五个志愿,然后到学校的计算机房,把志愿录入填报系统。”

今年读大二的孙同学是2014年参加高考的。由于他考的是重点大学,所以除参加语、数、英及理综考试外,还要参加自选模块的考试,考试时间是6月7日至8日全天及9日上午,考试满分为810分。

孙同学告诉记者,从2009年开始,报考一类院校的学生必须增加自选模块的考试。考试内容选自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9门学科的18个自主选修模块内容。每个模块有两道试题,共18题,由学生任选6题作答。

“我们那会采取的是平行志愿,按分数优先的原则录取。考生如果分数不够,想通过捡漏上好的大学,几乎是不可能的。”

意外变化

高复市场连年萎缩

业内认为能回暖

高复班是高考制度下的产物。这些年,随着高考总人数下降、录取率的提高及升学途径的多元,曾经生意红火的高复市场也已风光不再。

在杨府山文化补习学校校长应晓建记忆里,高复市场火爆的是2007年到2008年。那时候浙江省光高复的学生就有5万多人,占全省高考总人数的15%。2009年,受高中新课改影响,高复生人数开始下降。近几年,高复市场一再萎缩。“目前杭州仅剩两家高复机构,温州只剩三家,学生总数大约在700人左右。”

明年,浙江省将实行新的高考方案。由于考试模式大变,很多人对高复市场持悲观态度。但应晓建却不这么认为。“今年高复报名的人数可能会有所减少,但当新高考政策稳定下来,高复市场又将回温。”

他告诉记者,新高考方案规定,除语数外三科必考外,其他几门作为选考科目,且成绩两年内有效,浙江省高考英语也是一年两考,成绩两年有效。到2018年高考时,浙江高考复读生重新高考只需考语文、数学两门即可,复习一年只攻两门,高复生的优势很明显,这对高复市场来说,是很大的利好。“只要高考在,就有复读需求在。”

(责编:卓玲)

中国楼市复苏 明年房价还会涨

货币调控是新一波楼市调控关键

解码供给侧改革:房地产去库存不是在找“接盘侠”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温州特价房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